关丐儒道作文(考场优秀作文守得儒道)
(一个“守”字,暗含了对儒家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大同”在此应指“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最高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守得”与“方得”体现出两者之间的关系,道出了坚守儒家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用词精练,巧妙的回答了原材料的问题。)
亲爱的同学:
你好!作为学长,我非常高兴你对儒家文化有如此现实的考量。的确,你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我想告诉你,守得儒道,方得大同。坚守儒家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大益处。
(开篇有强烈的角色意识,直接回答了同学的提问,宛如学长子思亲临现场,语言亲切,观点明确,末句正好体现了写作思路。)
儒家文化以“仁”和“礼”为核心,弘扬道德和至善的力量,但听上去没有任何强制力,这也许正是你担心的来由。但你的担心却是以仅有你一个人去践行这种道德行为立论的前提的,故而略显单薄。但如果设想人人都践行并弘扬这种理念,其中的美德力量也必然能引导个人行为规范,推动社会向大同并轨。如果这样说不够清楚,那么我就从“守”、“破”、“离”三方面来进一步解释一下。
(此段起衔接作用,化身为子思的作者开始循循善诱,从提问同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拈出“强制力”这一核心词,可谓简省而有力;进而分解出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应了“分析分析”,分而析之的话。)
守,即坚守本心,不为外物所动,三毛曾经说过:“心之如何,有如万丈迷津,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你对待儒家文化,就应当保持类似的态度,不管别人怎么做,不管世界怎么变,你坚持礼让,坚持以德服人,其实是你坚守自我,不向逆流妥协的体现。况且如果人人都能在喧嚣中守得一份儒家文化的宁静,那么又何惧被争抢无序的人群侵夺了正当的权力?
(怎么守儒道?此段给出了答案:坚守本心。强调个人的坚守有利于儒家文化的传承,突出了个人的坚守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引用名言有力度,阐述主题显思想。)
破,即打破惯性思维,看到这个世界好的一面。我们今天的社会,已经在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固了向善的道德堤防,大部分市民已十分理性,道德的社会集体认可度在稳步提升,诸如你提及的乱象已基本无迹可寻。故而你这种十分现实的考虑很好,但社会已经悄然改变,你的忧虑大可打消了。
(该如何看待儒道在现实生活中的施行困扰?破,心向阳光,看社会的积极面。这是子思给出的回答,引导学子正视社会的积极转变。此段遣词造句尚需斟酌,譬如“诸如你提及的乱象已基本无迹可寻”,此句既不吻合原材料,也不能反映社会实际情况。)
离,即锐意创新,给儒家文化找到一条通往现今的路。时代在变革,社会在发展,儒家文化如果一成不变,确实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如果你能在保持儒道积极核心内涵的基础上,将其与时代要求相符合,那么更多的人会乐于接受它,并主动践行儒道,而不会再有这些顾虑。
(又如何解决儒道在现实生活中的施行问题?离,锐意创新,积极变革。该怎么变革?与时俱进。能用“离”字去论证主题,体现了作者的创新之思。此段重在进行措施分析,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思路颇好,但稍显笼统,不够具体。)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他们的身影投射在自己面前,成为前路的阴影。”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本应是指引社会前进的明灯,如果你过度忧虑,它也会变成前进进路上的阴影。所以,希望你记住,坚守儒道,方得大同,为儒道守破离,你会看到世界和谐的风景。
(引用泰戈尔名言,进行反面思考,重申论点,坚守儒道创和谐,印证标题,前后照应。)
希望我的回答让你满意,也希望你能坚持热爱儒家文化。(发出倡导,子思谦谦有礼,真挚诚恳。)
学长子思
X年X月X日
【点评】
此文亮点纷呈,能在考场上写出如此佳作,实属难得。
1.眼中有要求,心中有观点。文章处处有子思的身影,作者有强烈的对话意识和角色意识,很好地完成了作文材料中的驱动性要求;标题即是观点,结构对称,立意准确鲜明。
2.结构层次明,概念意识强。文章从“守”“破”“离”三个维度层层论述,先论个人坚守,再论个人态度,后论儒道要施行的具体做法,说理循序渐进,论证思路清晰;文中对“守”“破”“离”三个词阐释到位,有很强的概念意识。
3.卷面颜值高。此文书写美观工整,一见亮眼,易得阅卷老师青睐。
几点异议,和大家商榷:一是遣词造句需思量,表述要准确,要联系原材料和社会现实;二是论据稍显不足,第五段论述略显空泛;三是对于“守”“破”“离”的理解与阐释。“守 破 离”源自于日本剑道学习方法,后发展到其他武术与行业,守指最初阶段须遵从老师教诲达到熟练的境界,破指试着突破原有规范,离指自创新招数另辟出新境界,这三者之间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此文作者相当睿智,借用这三个词,颇有新意,尤其是对“离”的解释和原来内涵相似。由此说来,对“守”“破”的解读是否要和原内涵相关?三者之间是否要有内在关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