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知识

新课标三年级作文字数(交流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新要求)

2023-09-19 写作知识 1 作者:023作文网

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新要求

丁华芳 王玉强

(淄博市教研室)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是一份划时代的文献,是新时代高中语文教学政策性引领指南。认真学习与践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当前一个时期的重要内容,认真领会、深入思考、深刻把握相当重要。因而,本文试图作一个横向分析,打破任务群的限制,从课程标准的育人目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教学与评价等方面,作一个系统整理,整体分析,以便深入体察、深邃领悟新课标对写作教学提出的新目标与新要求。

一、从核心素养看写作目标

1.核心素养对写作的整体要求。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而这四个方面都暗示着不同的“写作”要求。我们重点看这四个核心素养中的后半部分,大都是对“写作”的整体观照。“语言运用”“思维提升”“审美创造”“文化理解”,这些要求与目标难道不更体现了“写作”的整体要求?

语言建构与运用——“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这里的“形成个体言语经验”“交流沟通的能力”也是语言表达与写作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这里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都是语言运用与写作的要求。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这里的审美体验、审美评价、表现美、创造美,也是语言运用与写作的要求。

文化传承与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这些也是对文化、对写作的思想与内容的要求。

2.“课程目标”对写作的具体要求。

(1)文明、得体表达。在“语言表达与交流”中要求:“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2)联想与想象。“增强形象思维能力”要求在表达与交流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

(3)发展逻辑思维。在这方面要求:“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

(4)美的表达与创造。要求:“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美感,具有创新意识。”

(5)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6)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关注、参与当代文化”中要求:“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坚持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二、从具体任务群看写作目标

1.读书笔记。

(1)撰写梗概或提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2)撰写读书笔记。“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还要求“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在其他任务群中也有很多做“读书笔记”的要求,如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中要求:“阅读应做读书笔记。围绕中心论题进行有准备的研讨,围绕专题选择合适的方式展示探究的成果。”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任务群中要求:“学习整理研究资料的方法,做读书笔记和摘要;结合研究专题,进行调查、访问,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任务群中要求:“每读一篇必做读书笔记。围绕中心论题进行有准备的研讨,围绕专题选择合适的方式展示探究的成果。”

(3)语言札记。在“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中要求:“必修阶段主要写语言札记,随时记录点滴材料。选择性必修阶段可试写短文,整合和解释有关现象。”

2.文学写作。

(1)尝试文学写作。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要求:“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很明显,高中写作教学要突出文学作品的写作,就是写作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样式。

(2) 撰写文学评论。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明确要求:“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中要求:“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要求从多角度探究,写分析评论。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任务群中要求:“精读一部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程的长篇文学作品,参阅相关研究文献,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结合具体作品,选择一两个角度,撰写文学评论。”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任务群中要求“:阅读新近发表的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尝试参与文学评论。关注近期文学热点问题,了解不同观点,深入思考研讨,提高探究能力。”这些要求都是围绕如何阅读文学作品及撰写文学评论的。

(3)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要求:“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这里强调,要突出学生个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且让学生尝试文学作品的续写与改写。

(4)杂感与随笔。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要求:“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这里重点说明文学写作要侧重多样性与生活化。

(5)自主写作。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要求:“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应结合作品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由 学生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这里重点强调学生的文学写作应该以自主写作为主。

(6)写作次数。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要求:“写作次数不少于 8 次(不含读书笔记和提要)。”这在课程标准里面是极为罕见的规定,整本课标就这一处规定了写作最低次数的要求,可见文学写作的重要性。

3.思辨性写作。

(1)理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这说明高中作文的写作,其思辨性写作特别重要,要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要特别注重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加强理性思维层次。

(2)立论与驳论。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要求:“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这里涉及立论与驳论的写作,以及论点、论据、论证的逻辑关系。

(3)有条理地表达。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要求:“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辩论,就是分辨,就是思辨,就是辩证看问题。在这里突出了两点:一是辩证理性说理,二是礼貌风度说理。

(4)写作次数。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要求:“写作 3 篇以上,专题讨论与辩论不少于 3 次。”这也是课程标准里面关于写作次数的第二次陈述。说明思辨性表达仅次于文学写作,其他任务群在课程标准里面就没有作文次数的明确要求了。

4.新媒体写作。

(1)撰写文字分析报告。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要求:“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要求“新闻传媒类内容,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如自主选择、分析研究一份报纸或一个网站一周的内容。分析其栏目设置、文体构成、内容的价值取向,撰写文字分析报告,多媒体展示交流”。撰写文字分析报告,就是对报纸、网站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的专项报告,是加强语文与现实生活沟通的一种方式。

(2)尝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写作。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要求:“推荐最精彩的一个栏目、不同体裁的精彩文章若干篇,并说明理由。尝试选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写作。”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写作,是一项崭新的写作样式,是语文与媒体嫁接的新探索。这些作文样式包括社会交往类的,如会谈、谈判、讨论及其纪要,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等常见文书;应聘面试的应对,面向大众的演讲、陈述和致辞;新闻传媒类的,如新闻、通讯、调查、访谈、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以及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等。

新课标三年级作文字数(交流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新要求)

5.写作小论文。

(1)尝试写作学术性小论文。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任务群中要求:“引导有这方面追求的学生阅读学术论著,体验学者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以及陈述学术见解的思维过程和表述方式,尝试写作小论文。”同时要求:“整理提炼专著研读或专题研讨的成果,借鉴专业学术论文的形式写成学术性小论文,相互交流。”这是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学术性小论文写作”的要求。

(2)撰写学术性小论文课时。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任务群中要求:“学术性小论文写作为 6 课时。”这个安排,可见写作学术性小论文的重要性。

三、从“学习要求”与“学业质量”看写作目标

1.多读多写。

在“必修课程学习要求”中说:“多读多想多写,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学会以多种形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可见,写作内容要基于学生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以及学生“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

2.自主写作,自由表达。

在“必修课程学习要求”中说:“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能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 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 2 万字。”这段文字信息量比较大,透露了写作的目的,写作的文体、语言要求,修改文章,以及高中阶段一节写作课要达到的基本字数要求、课外练笔的字数要求,等等。

3.“学业质量”中的五级“表达”写作要求。

(1)必修课程学习的写作要求。水平 1 要求:“在表达时,能做到观点明确、内容完整、结构清楚。”水平 2 要求:“能用多种形式整理、记录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所得。”“在表达时,能注意自己的语言运用,力求概念准确、判断合理、推理有逻辑。”其中,水平 1 是最基本的写作要求,水平 2 就突出了语言的逻辑要求。

(2)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写作要求。水平 3 要求:“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从字顺、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总结语文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能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语文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在表达时,讲究逻辑,做到中心突出、内容具体、语篇连贯、语言简明通顺。”水平 4 要求:“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从字顺、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主动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在表达时,讲究逻辑,注重情感,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力求做到观点明确,内容丰富,思路清晰,感情真实健康,表达准确、生动。”水平 3 与水平 4 是更高层面的写作要求。水平 3突出了语境与情感、语言简明而通顺的要求;水平 4 则突出了准确生动展示与语言的综合表达、多角度表达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3)选修课程学习的写作要求。水平 5 要求:“能根据具体的语境组织表达内容,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实现沟通交流。能自觉、有效地规划自己的语文学习,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主动帮助他人共同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表达时,讲究语言运用,追求独创性,力求用不同的词语准确表达概念,用多种语句形式表达自己的判断和推理;喜欢尝试用多种文体、语体、多种媒介,多样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追求表达的准确性、深刻性、灵活性、生动性。”这是高中写作教学的最高要求,既强调了规划能力、互助与分享,又强调了写作的独创性、个性与深邃性。

4.“高考评价”中的写作要求。

课程标准在“命题思路和框架”要求中说:“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可命制侧重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某一方面的题目,也可命制整合了三个方面实践活动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在复杂情境、多种角度和开放空间中充分展示其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在“表达与交流”评价中侧重“考查叙述表现、陈述阐释、解释分析、介绍说明、应对交流等内容”。这些信息规定了一些高考作文的基本框架与要求,就是要以具体情境为基础,以典型任务为目标,题目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综合性;要体现学生的创造性与个性;要体现多样的语言表达形式,如叙述事件、陈述理由、辩证分析、说明解释与应对交流等。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9年2期)

推荐阅读:

初到初中的感受作文(在尝试中成长 初中作文赏析 初一作文)

三年级我长大了的作文(浏阳教师郭长谋坚守山村41年)

礼嘉的雨作文(我的家人是大白优秀奖追杀病毒的姑妈)